一群刚站起来的人又都跪下,别说是他们,以《明实录》里的记载,便是皇帝单独召见阁臣重臣,那都是要跪下说话答话的,怎么可能站起来说话。
刘钰跪的膝盖有些疼,暗地里不知道骂了多少娘。
这宫殿内的石板又硬,秋老虎的天气穿的又少,膝盖估计早已淤青。
既是皇帝在前,他也不敢偷眼看。这要是被发现,又是大不敬之罪。
只能低着头跪在地上,眼神也不敢乱飘。更别说观察下皇帝是胖是瘦、脸上有没有痦子、眼睛是不是一个大一个小之类的。
身后**辣的太阳照的后背都湿了,皇帝李淦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就坐在前面,一句话不说。
李淦打量着跪在他面前的一群年轻人,早有女官指出了谁是这一次京师轰动大事的“罪魁祸首”。
打量了一下,今天引发京城轰动的翼国公第三子刘钰,看起来也就是十七八岁。
身量未足,但因为国公府里不缺肉吃,长得很结实。
个子很高,有那么点翼国公年轻时候的模样。
李淦不准备为难这些人,不过今天的事倒是可以试试这群年轻人的胆魄。
刘钰的名字这几天他时常关注,主要是齐国公那边送来的《西洋诸国略考》让李淦极为在意。
朝中不是没有传教士,传教士也不是不知道西洋诸国的名目,但传教士们所说的和李淦想知道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刘钰写的内容,比之传教士说过的,也深一些。
更为关键的是脉络清晰,甚至用了一种李淦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分析方法。
写的不像是纪传体的一家私史,而是从民生、贸易、宗教等领域,大致地介绍了一番西洋诸国的脉络。
这是刘钰前世历史教科书的史观和方法,在这个时代自然有那么一丝“惊为天人”的意思。
从那本小册子里,李淦才算是弄清楚一些时常打交道的诸如荷兰、葡萄牙、法兰西等国脉络清晰的历史,以及他们为何能够出现在万里之外贸易,还有地理大发现之后诸国走上的一条和诸夏截然不同的道路。
传教士说的那些东西,就差得远了,看待历史也没有这样宏大的视角。
更像是《后汉书·西域传》里,对罗马的介绍,泛泛而谈,颇为空洞。
刘钰的这种前世习惯的宏观的视角,正合皇帝的心意。
配上小册子里粗陋但却能看出轮廓的地图,李淦确信这个刘钰在这方面是下了苦功的。
更难得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与他人截然不同,一些之前觉得混乱的地方竟是醍醐灌顶。
那本小册子是-->>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