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通俗易懂的俗言俚语实际上都在反复阐述着一个真理。
比如万丈高楼平地起;比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如聚沙成塔;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比如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一句句耳熟能详的话,无不是在告诉大家,决定上层建筑的基石永远是最底层的基础。
地基不稳,再高的大楼都会顷刻坍塌。
无根之木,迟早都会腐朽。
无源之水,早晚都会枯竭。
大道万千,殊途同归,但却永远无法违背大自然赋予的最原始规律。
在武道界,这个道理同样也不例外。
决定一名武者未来能够走到什么样的高度,除了那些所谓的机缘和虚无缥缈的奇遇,扎实的基本功才是一切的决定性要素。
就如符文传承不也是同样如此?只有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符文,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把符文进行一次次的排列组合,最终优化出更高等级的符文序列。
地球是圆的,万事万物也都是相通的。
速度与力量,才是武道的核心本质,不管到了何时,都是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所在。
所以,老僧所说的武道本质一点都没错,不管是最初级的武者,还是高等级的修士,哪怕是神灵,也永远无法违背造物主所制定的自然规律。
丁宁仿佛大彻大悟般福至心灵,脸上带着祥和的微笑,闭上眼睛陷入深层次的感悟当中。
无相本就是天隐寺最有灵性的年轻弟子,老僧的刻意点拨更是让他如同拨云见月,如丁宁一样闭目盘膝而坐,聆听老僧讲道,竟然隐有禅意显现,如同得道高僧宝象森严。
老僧微微颔首而笑,如同佛祖拈花一笑,似有意似无意的瞥了丁宁手臂一眼,周身陡然绽放金光洞穿天际,宛若羽化升仙,瞬间化为点点光雨消散,顷刻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唯有一本古香古色的《易筋经》,端端正正的摆放在盘膝而坐的丁宁膝头。
可奇怪的是,无论是之前丁宁打出全力一拳,还是老僧化为光雨的接天金光,竟然无一人能够察觉。
唯有丁宁胳膊上的纹身一阵蠕动,梦魇飘然而出,目光凝重的凝视着老僧消失的方位轻声的呢喃道:“这倒底是什么样的恐怖存在?竟然能封印我的感知?让我发自灵魂的感到颤栗?”,!
nbsp;认真说起来,他就是个不务正业,毫无进取心的人,哪怕有百年之期的巫神宫最终传承之战压在他的头上,他依然还是吊儿郎当,得过且过。
老僧的话如同醍醐灌顶,让他生出明悟之心,他坚持要走医道之路没毛病。
可问题是,既然他经过兵炼已经有了一个扎实的肉身优势,为什么不在这个优势上再接再厉,把这方面的优势最大化呢?
“拳意只是个统称,绝不是武者随便领会了一点皮毛就能称之为拳意的,古炼体士所说的拳意,是指精准的掌控身体的每一分力量,将其精准而合理化的运用,以强横的肉身为基础,糅合各种战斗技巧,将力量于需要的时候瞬间爆发出来而达到最大的威力。”
老僧慧眼如炬,看着丁宁侃侃而谈道:“观你之前那一拳,应该是瞬间抽空了浑身所有的力量在刹那间爆发出最大威力,看似很不错,但老僧敢肯定,这绝非你自身对力量的掌控达到了妙到巅峰的地步,而是源自于某一种类似于同归于尽般的搏命秘术,这一招发出,能杀死敌人还好,但若是杀不死敌人,那你就只能任人宰割。”
丁宁大感钦佩的连连点头,确实,老僧说到了点子上,归根究底,九拳合一就是情非得已下的搏命之法,敌死我活,敌若不死,那确实只能束手待毙了。
老僧见他听了进去,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眸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武道之途虽然千变万化,但归根究底,本质上绝不可能脱离力学的范畴,不管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还是“一力降十会”,都是直指武道核心本质的至理名言,也是武道最根本的精髓和核心,只是随着时代变迁古武传承的缺失,现代很多武者都已经舍本逐末,只顾着追求虚无缥缈的天道,
却忘记了最基础的东西实际上才是决定一个武者未来成就的基本。”
老僧语速不徐不疾,但却如暮鼓晨钟,让丁宁浑身一震,感觉瞬间霍然开朗,眸中闪过明悟之色。
是啊,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却都被追寻更高境界的武者给复杂化了。
何为武?
从字形上看,武是一个止和一个戈组成,有人理解为“以暴制暴”,但实则不然,止在古代同趾,意为脚趾;戈,则是指武器。
武字的本意是指打斗时的要领:把脚站稳,也就是俗话说的下盘要稳,下盘稳了,再手持武器,这样战斗时才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才能够战胜对手。
说白了,武就是战斗,就是打架,就是杀人,所谓的强身健体那只是在和平社会下的掩饰罢了。
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通俗易懂的俗言俚语实际上都在反复阐述着一个真理。
比如万丈高楼平地起;比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如聚沙成塔;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比如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一句句耳熟能详的话,无不是在告诉大家,决定上层建筑的基石永远是最底层的基础。
地基不稳,再高的大楼都会顷刻坍塌。
无根之木,迟早都会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