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兰香扶额叹气:“我的好姐姐,你可真是除了赚钱对外面的世界一点不关心啊。”
“你知道咱们玉海有多少服装厂吗?”
玉海以前就一家被服厂,可那是以前。
自从上面放开私人做生意的口子,后来又开始改革开放,私营服装厂就越来越多。
一开始那些人连拍照都没有,名字也没有,就是买些布料买几件外面的时兴衣服回来照着做。
也不管大小号,只要样子一样,哪怕不太合身也不愁卖不出去。
早一批搞服装加工小作坊的,只要不是太懒惰的,就没有不赚钱的。
只不过后来,有头脑的开始想办法扩充人手扩充场地,慢慢的变成了私营服装厂,不舍得掏钱或者小富即安或者不想把钱给别人赚的,就一直守着自己的小作坊。
直到他们的小作坊和国营被服厂一样,被挤兑的没了生存空间,从小作坊小老板,又变成了私营服装厂的工人。
而现在,刨除那些还没彻底关完的小作坊和被服厂,玉海市光是叫得上名字的服装厂就有七八家。
最少也有二三十个工人,多的有一两百人。
规模可以说是相当可以了。
七八十来个人的那种微型企业就更多了。
李淑梅呆呆的摇了摇头:“不知道。”
她每天忙家里家外的就够烦的了,哪来多余的心力去了解外面的事?
纪兰香摇了摇头,也不给她讲古了,直接拿钱说事儿:
“淑梅姐,你在厂里工资
现在多少?一个月有六十块钱吗?”
这个问题李淑梅都不需要想,直接脱口而出:“65块8毛,前两年刚涨了点工资。”
她那时候还高兴呢,涨十块,都够五个孩子一年的铅笔本子钱了,可不少了。
谁知工资说是涨了,实际到手的工资反而少了,因为厂里效益不好,工资根本没法足额发放。
纪兰香道:“以你的水平,你要是去那些私营服装厂,你的工资起码八十。”
这也是玉海工资水平不高。
不然以李淑梅的级别,换个大城市,她的工资绝对过百。
李淑梅顿时瞪大了眼:“这,这么多吗?”
纪兰香道:“你的级别和经验在这儿放着呢,别看私营企业是企业,钱没少赚,其实里面真正的好师傅不多的。”
这年头,甭管什么工种,最好的工人全都握在国营企业手里。
那些退休了的老员工,很多没了工作就没有了奋斗的精气神。
除了少数被拐着弯的亲戚哄着去了小厂里。
大部分退休人员就在日常生活中消磨时光。
他们不是技术不行,甚至也不是不想挣钱。
他们就是没门路,不知道哪儿找老师傅,以至于形成了这时候私营企业死求活求,求不到技术精湛的老职工。
有技术的老职工呢,想赚点钱补贴家用,又没有赚钱的渠道和方法。
说到底是两遍的信息壁垒太厚,信息沟通不畅造成的。
纪兰香则是突然想到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