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已经几天,除夕之前,早有预料的林家人一次次的迎接了他们预料中的事。
从奥运会结束到现在的几个月,哪怕是不习惯,林幕的家人也被迫习惯了。
刚结束那会车水马龙的来人几乎就没隔天断过,期间林幕回家待的那几天更是达到顶峰。各种赞助和慰问,记者来访,各种各样、层出不穷。
之后他们也彻底习惯了,也学会了去如何应付。慰问的表示感谢,采访的一律不懂,送钱的通通不收。真有麻烦些的事就找田泳和体育部门,他们也乐于去帮着林幕家人处理些麻烦的琐事。
这样的习惯下来,随着时间稍长后那股热潮也逐渐的淡了去,只是林幕腊月26回来后,又一波高峰起来了。
不过有一番经验后,应付起来也显得从容了许多,就连林父大字不识几个的人,现在也能说几句官面文章了。这不得不说人真的是擅于适应和学习的生物。
几天的时间过去,临到除夕,就算是想来造访的人也只能按照默认的传统来了。林幕一家总算是可以安心的来过个年。
平常人家的年过的很简单,就像某个歌里唱的一样,爸爸准备了一些唠叨,妈妈张罗了一桌好菜,生活的烦恼向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和爸爸谈谈。
平淡却也温馨,让林幕难得的有些发自心底的轻松。
就在这样的轻松之中,时间过的很快,林幕的假期结束时间越来越近。
2月11日,农历乙酉年正月初三。
吃过午饭,收拾了下家务,一家人按着平常围坐,支起了牌桌。
父子三人加上大儿媳妇打牌,老太太负责后勤,闲下来坐旁边看看,顺便继续“推销”她手中的一摞照片。
打牌只是顺便消遣,谈心才是主要。只是当林幕说到初六就走的时候,一家人有些沉默了。
林母面露不舍,林父则是面无表情的勉强的保持了淡定。
越是闲下来以后,两老人越是对于子女格外的多了些牵挂。
大儿子现在工作顺利,单位领导也照顾,自己也算努力。平常他们住外面,偶尔也回来,时常倒是也能见到。儿媳妇现在也怀上了,不管是男是女,大儿子也算是圆满了。
而小儿子就格外的让他们多分了关心。老人关心子女的,也无非就是健康、工作、婚姻。
儿子的身体看起来是越来越壮实,以前那些腿伤好像也没事了。听人说的,能跑那么快,那绝对的没毛病。工作看起来更是越来越好,而且从来来往往那些人的亲近劲就不难看出,小儿子这是越来越出息了。
不操心身体健康就操心工作,工作不操心了就要开始操心个人问题。前些天包括刚刚,林母都还在絮叨着谁谁谁家的闺女如何如何呢,收来的相片是一个劲的往林幕手里塞。
结果还没等到做通思想,结果人就又要走了。现在,他们也把这些操心的事都暂时忘了,只有相聚的不舍。他们也知道一直在家不可能,但总也想能多待几天是几天。
“嗯,是该去了,好好干!”
父亲的话干巴巴的,林幕还是认真的点点头。
起了身给父亲、兄长的茶杯里续了些水后,林幕再坐回了原位,笑着道,“爸,妈,我走了后家里人就会来的少了,你们也省的烦不是。”
看到家人挺沉默,林幕开了句玩笑。
“烦什么,现在你妈不知道有多习惯。平常在楼下和那些老太太也能聊上了,这个小区里,现在谁不知道她是林幕家的老太太……”
“你别说我,你虽然不怎么找人说话,可每次别人说的时候你还不是得意。咱们儿子就是好,有什么不对的……”
可能是习惯,也可能是为了缓解下不习惯的气氛,两老又拌上了嘴,相互数落。
这样的一幕太多了,林幕每次看着都是笑笑,从不插言。相携几十年,少年夫妻老来伴,特别是对于儿女很少在身边的人,这未尝不是一种相处方式。
“哥,你现在工作也稳定了,嫂子也有了孩子。可以在庐州这边置办一套房子了。离爸妈近点,时常也能就近照应着。”
没有管两老的“争吵”,林幕找了哥哥说起了房子的事。
林帷刚来庐州的时候,公司就给安排了个宿舍,虽然不算很大,倒是也能住,但毕竟不是自己的。既然已经在庐州落脚了,还是该有自己的房子的。何况,以后孩子出世、长大,必不可少的。房子也是越早买越好,有记忆的林幕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