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捷小说

嘉捷小说>李白之前世今生 > 百度唐史(第1页)

百度唐史(第1页)

百度查找不力事小,自己信用降级事大,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被扣上言过其实高帽的阿杜,这回终于知道什么是天威难测啦。他皱眉思索片刻,忽然想到问题所在。

“怪我没说清,百度百科提供的信息只是关于唐朝知识体系的概述,每一个词条的建立均由热心网友上传共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互联网精神。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并非历史学者,科班出身,肯定会有知识盲点,侧重偏好,这也就注定了检索出来的信息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阿杜语气诚恳,耐心解释。

慕白虽然听得一知半解,大体明白对方的意思是编纂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不够专业。

“原来如此,是我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唐史,建议到国家图书馆借阅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刘昫的《旧唐书》、宋祁、欧阳修的《新唐书》看看,不过里面有很多生僻字,诘屈聱牙,晦涩难懂。这些史料、典籍加起来有好几百万字,想要通读一遍,难度恐怕不小。”

阿杜嘴上恭顺,其实内心的真实想法是,阁下一看就不是品学兼优,能静下心来读书之人。如果你小子能把719卷枯燥乏味的史书,从头到尾过一遍,我杜伦名字倒着写,以后改叫——“轮渡”!

慕白听小兄弟说的有鼻子有眼,信了大半,暗想回国后得让这厮陪着去什么图书馆走一遭。

前世一早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李白急于知道大唐王朝最终的结局,于是因陋就简道:“我在历史文化方面知之甚少,比较欠缺,既然已经查到唐朝的信息了,那就先看看吧,大致了解一下!”

大明星的想法变来变去,实在让人摸不准,阿杜人微言轻,没有资格拒绝,只能是人家说什么,自己做什么。

两位史学爱好者凑到电脑屏幕前,逐字逐句了解唐史,查漏补缺。

阿杜一如既往地贴心服务,把浏览器窗口最大化,根据慕白阅读文章的快慢,缓缓向下滚动页面。

随着图文并茂的内容跃入眼帘,那个令李白魂牵梦绕的大唐,那些色彩斑斓的画面一一浮现眼前。它们是如此真实,如此立体,仿佛清晰如昨,触手可及。

开头的简介,不乏作者对盛唐的溢美之词,什么“万邦来朝”、“四夷宾服”、“兼容并蓄”、“最强帝国”云云。阿杜心驰神往,感慨万千:“唐朝不仅国力昌盛,民丰物阜,在文化领域更是百花齐放,涌现出一大批了不起的人物。比如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大书法家张旭、颜真卿、怀素、韩滉;绘画大师张萱、周昉、吴道子等等,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听到自己榜上有名,而且还是高居首位,慕白唇角挂起笑意,大为自豪。

“太宗的‘贞观之治’,玄宗的‘开元盛世’,真的是彪炳千秋,永载史册,值得后人称颂。两代君王励精图治,爱民如子,把万里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不愧为千古明君的典范,令那些尸位素餐,奢靡享乐的亡国之君望尘莫及。”阿杜不吐不快,兀自沉浸在对明星“帝王”的个人崇拜中。

听到“玄宗”二字,慕白脸色明显一变,他跟李隆基打过交道,对这个毁誉参半,充满巨大争议的人物,可以说是又爱又恨,感情复杂。

“也不尽然吧,千古一帝屈指可数,应该是秦皇汉武这类震古烁今,功彪史册的帝王。太宗虚怀纳谏,勉强够这个资格,至于唐明皇,呵呵,纵然他学人泰山封禅,也不过是自我贴金,粉饰太平罢了。”慕白直抒胸臆,对阿杜的言论不敢苟同。

“操盘手”搞不懂慕白为何对李隆基这么反感,言辞变得如此犀利。难道背后有什么私人恩怨?不应该呀,两人之间横跨千年,八竿子打不着啊!

“大唐王朝国祚绵长,历经三百年的沧桑与辉煌,我这个井底之蛙,根据了解到的只鳞片爪妄下结论,实在汗颜。没想到慕白对唐朝的兴衰史了如指掌,竟有如此深刻的见解,你可真够谦虚的。”阿杜吃惊之余,透过镜片打量对方,觉得眼前的青春偶像并非表面那么“傻白甜”。

“呃……,我之前看过几篇史学界评论唐朝兴亡的文章,刚才的观点纯属拾人牙慧,原话引用。其实大唐帝国并非‘推崇派’笔下那么的国泰民安,歌舞升平,也有烽火连天,也有民不聊生。仅在玄武门前,就曾四度喋血,每次宫廷政变,总是会手足相残,血流成河。”慕白说话前后矛盾,赶紧自圆其说,以免穿帮。

“古往今来,朝代的更迭哪里会和风细雨,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皇位,这些天潢贵胄可以不择手段,牺牲一切。最是无情帝王家,什么父子天恩,骨肉亲情,统统抵不过权力的诱惑。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即便有些人夺嫡成功,也未必能坐稳江山。若是他们没有雄才伟略,只一味横征暴敛,欺压百姓,早晚落个人亡政息的下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阿杜忍不住侃侃而谈。

两人一边阅读缺乏史料佐证的“稗官野史”,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

随着阅读的深入,慕白唇角的笑意慢慢淡去,神色越来越凝重。因为那个让唐朝子民闻之色变,锥心难忘的历史转捩点到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