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群山环绕难阻酷暑,山间村落毫无生气,村中除了那时有时无的刺耳蝉鸣,再无其他动静。
在村子西南角上有一户人家,两间土坯房已显破败,不大的矮墙院里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槐树,和一棵苍翠挺拔的枣树,两树成荫,遮蔽了那无情烈日。
院子里一个八九岁的男童,正有模有样地在一块石板上磨着柴刀,他身着米黄色无袖褐衣,高卷裤腿,头上用一根蓝布条扎着一个小发髻,鬓角发丝凌乱的散在耳下,虽搞得灰头土脸,却也还算的上眉清目秀。
男童将磨好的柴刀扔进身旁的小背篓,他回头看了看敞开的房门,又抬头看了看日头,神态略显无奈。
转身进屋,一张旧木桌子上放着一个黑色的水坛,他提起水坛刚要往外走,又停住了脚步。
隔着一块深蓝色的粗布门帘往里屋看去,缓步来到里屋门前,掀起门帘。狭窄的里屋内光线昏暗,一张陈旧的板床上躺着一位女子。
这女子微闭双目,气若游丝,面容虽正,却无半点血色。显然她是得了大病,且病入膏肓。
看着床上的女人,男童眼睛里有说不出的心痛。他对那女人低声道:“娘,孩儿去采药了。”
床上的女人并无回应,但她眉宇之间已经流露出万般的辛酸与无奈,微微的把头转向了里面。
男童提着水坛,取下挂在墙上的草帽戴在了头上,背起小背篓便出了院子。
他一路向南,空旷的村外四下无人,烈日下的草木皆无精打采,刚走出四五里,他已是汗如雨下,鬓发贴脸,狼狈不堪了。
用衣角抹擦脸上和脖子里的汗水,燥热难耐,他无奈的抬头偷瞄了一眼这似火的骄阳,在路边的一棵老榆树下停住。抱起水坛猛灌几口,甩甩头,连呼过瘾。
远处一个如同被烧着人影慢慢像他这边走来,
男童揉了揉眼睛仔细观望,由于距离较远加之日光刺眼也看不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
颤颤巍巍走近方看清,原来是位年近花甲的老汉,个头没多高,消瘦的面孔就像被烈日烤焦了似得,须发布衣尽是尘土。
老汉不知道是累的、热的、还是渴的,摇摇晃晃的就像吃醉了酒一般,随时都可能倒下。
男童见状不妙,赶忙快步迎上前去搀扶,他将老汉扶至树荫坐下,将水坛递给老汉,老汉看到水坛如同看见了救命稻草,一把抢过便仰面痛饮了起来。
直到坛中最后一滴水入口,老汉意犹未尽地将水坛放下,哀叹道:“干渴难耐,不解渴啊,不解渴!”
男童外出采药,爬山过垄,年小瘦弱的他,不便携带过重的东西。那水坛本身就小,而且原本只有半坛水,方才男童自己饮去一些,自然所剩不多,不足以缓解老汉的干渴,也不足为奇了。
男童急忙拿起水坛对老汉道:“老伯莫急,我
再去打些水来。”说完起身往村口跑去。村口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男童跑到河边将水坛灌满。
提着满满的一坛水,顶着烈日再次返回,来到老汉身边男童又是身如水洗,汗如雨下。用衣襟擦着额头和眼角的汗水,将水坛递给老汉道:“老伯,快请喝吧。”
老汉接过水坛刚喝一口,便“哇”的一声全吐了出来,对男童斥责道:“这是什么水?又苦又涩,小娃娃为何戏弄老人家!”
男童慌忙解释道:“老伯莫要生气,这是南波河的水,我经常喝这个水的。”
老汉仰着头气愤道:“河水?你拿老人家当鱼还是当虾了?这水如何饮得,我不喝!”
男童用手揉搓着额头,无奈道:“老伯您要喝什么水呀?”
老汉沉吟片刻,环视了一眼周围的群山,对男童道:“此处群山环绕,山中必有泉水,山泉水清凉甘甜,方可解渴消暑。”
男童闻言眉头紧皱,环视四周群山,又偷瞧了一眼烈日。为难道:“山中确有泉水,可是老伯…。”
老汉背靠大树,仰天长叹道:“老朽一把年纪竟渴死异乡,可悲!可悲啊!”
男童拿起水坛,看着里面的水,抿了抿嘴唇,又看了看老汉。他将水坛放回老汉身旁,背起自己的背篓对老汉嗫嚅道:“老人家,您不必哀叹,坛中的水您留下喝吧,我还要上山采药…不…不便久陪。”
男童说完背着背篓转身就往前走,刚走几步,就听到身后水坛打翻的声音。男童回头一看,水坛倒在老汉身边,水洒了一地。老汉紧闭双目,一动不动。
男童无奈的摇了摇头,又走回树下,将背篓放下,提起水坛对老汉道:“老伯在此歇息,我先去山里给您取水来。”
烈日偏西,半个多时辰过去,男童狼狈地提着一坛水回来了。老汉看着男童返回的身影,脸上
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男童把水坛递给老汉道:“老伯,这是山泉水,您快喝吧。”老汉接过水坛,咕咚咕咚的喝了起来,老汉饮罢,用衣袖擦了擦嘴巴,捋了捋颏下长须,缓缓地靠在树上,紧闭双目,说不出的舒坦。
男童关切道:“老伯无碍了吧?”
老汉微微睁开双眼,慢慢打量着这个男童问道:“小兄弟叫什么名字啊?”